古代下胎毒法之一。取黄连捣碎,用水浸泡出汁,时时滴儿口中,婴儿初生,体内蕴有胎热,或值夏季气候炎热之时宜用之。有清热解毒的作用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榆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种精神活动,即神、魄、魂、意、志,分别为五脏所藏。《素问遗篇·本病论》:“人犯五神易位,即神光不圆也。”参见五脏所藏条。
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即黑大豆,详该条。
即失笑丸,见该条。
见《温病条辨》。为芦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医门金宝鉴》三卷,已佚。
即益气养血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舌缩短不能言,名曰阴强之症。”“舌者,心之官也……心病者,舌卷短,颧赤”(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)。参见舌卷条。
见《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》。为绒背蓟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