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血黄

血黄

三十六黄之一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血黄者,头痛心闷,眼运欲倒,胸膈热壅,鼻衄不止,咽喉干燥,舌上生疮。若身热如火,头面肿者,难治。”②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三日鼻中出血,大小便亦下血,心间烦闷,腹中有块,痛如虫咬,吐逆喘粗,此是血黄。”治疗用点烙法或服续随汤,参见黄疸有关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猴草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老鸦糊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黄帝明堂经

    书名。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种针灸专著。撰人未详。约成书于秦汉之际。原书已佚,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。主要有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(后辑录于《针灸甲乙经》一书中)及《黄帝内经明堂》。参见各该

  • 杏林子

    【介绍】:见余梦塘条。

  • 广扁线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黄水芋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李玉

    【介绍】:明针灸医生。字成章。六安(今属安徽)人。精医,尤擅长于针灸,所治多应手而愈。以针灸闻名于两京,因号“神针李玉”。兼善方药,治疑难重症,每有良效。

  • 呕吐苦水

    见《症因脉治·吐水类》。又称呕苦。详该条。

  • 老奴丸

    《奇效良方》卷二十一方。又名苍龙丸。木香五钱,灯心二钱,大蜘蛛七个,胡桃肉(另研)、荜澄茄、炒车前子、马蔺花(酒浸)、煅牡蛎、萆薢、韭子、木通各一两,山茱萸、补骨脂(酒浸)、桑螵蛸(酒浸)、全蝎、龙骨

  • 血呕

    病证名。指呕吐食物和血液之症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:“病者心下满,食入即呕,血随食出,名曰血呕。此由瘀蓄冷血,聚积胃口之所为也。”详蓄血吐血条。

  • 邪嗽

    五嗽之一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九。又称劳嗽、疰嗽。指劳极损伤肺络或感邪恶之气所致的咳嗽。《医说》卷四:“惟今之所谓劳嗽者,无所经见,意其华佗所谓邪嗽,真人所谓疰嗽者是也。此病盖酒色过度,劳极伤肺,损动经络

  • 养生当论食补

    见《儒门事亲》。指养生当以食养食补为主,以谷、肉、果、菜养口体,五味调和、饮食平衡自足以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