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足少阴之筋

猜你喜欢

  • 痘诀余义

    参见许氏幼科七种条。

  • 新镌医论

    见肯堂医论条。

  • 五志化火

    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恐等各种情志活动失调所变生的火证。情志和气的活动密切相关,长期精神活动过度兴奋或抑郁,使气机紊乱,脏腑真阴亏损,出现烦躁、易怒、头晕、失眠、口苦、胁痛,或喘咳、吐血、衄血等症,都属于火

  • 阴阳类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主要论述三阴、三阳的命意、脉象、病证、预后等,这些都是以阴阳类聚而加以说明,故名。

  • 陵后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小腿外侧,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。主治腓神经痛,膝关节炎,坐骨神经痛,下肢麻痹或瘫痪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  • 浮痹

    病名。指邪在皮肤表层的痹证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毛刺者,刺浮痹于皮肤也。”

  • 广成先生玉函经

    见玉函经条。

  • 舌胖

    即胖舌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卧蚕疽

    病名。有头疽生于天柱骨偏上者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证治同脑疽。

  • 耳妄闻

    病证名。《灵枢·癫狂篇》:“狂,目妄见,耳妄闻。”由肝火妄动,痰迷心窍所致,耳中时有幻听。即今之幻听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