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丹参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理瀹骈文摘要条。
①指存在于脾脏的阴液(包括血液、津液等)。②指脾脏本身,与胃阳相对而言,脾脏为阴,胃腑为阳。③每脏皆有阴阳,脾阴与脾阳相对而言。
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系藏医北方学派医家,著有《医学通义》一书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百会,见该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鸭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脉象之一。脉软而无力,寻按呈空虚感。《脉经》:“虚脉迟大而软,按之不足,隐指豁豁然空。”《脉诀汇辨》:“虚合四形,浮、大、迟、软。”②实热证用刺络泻血,以泄其热。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:“刺之虚脉。”③
古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。又称水毒病,详该条。
五代时官名。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,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。
病名。①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井疽局部肿痛躁热者。见井疽条。②见《枕藏外科钞》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