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退法

退法

①刺法名。指退针的方法。《针经指南》:“退者,为补泻欲出针时,各先退针一豆许,然后却留针,方可出之。”《针灸问对》又掺以呼吸,分别补泻,提出:“凡施补泻,出针豆许,补时出针宜写三吸,写时出针宜补三呼,再停少时,方可出针。”目前退针的方法,宜从深部缓缓退至皮下,留置片刻以待气缓,当针下不觉沉紧时随即拔出。②推拿手法名。指方向向后或向下的平推法。《小儿推拿秘诀·字法解》:“退之者,而实也为推也。”如退六府即推六府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热不得卧

    病证名。外感不得卧之一。指气分受邪热所致的不寐症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气热不得卧之症,昼则发热,夜则身凉,是阳气伤于阳分而不得卧也;昼则发热烦躁,夜亦发热烦躁,是气受邪热,重阳无阴而不得卧也。”如左脉

  • 医苑

    丛书名。汇订于清光绪初,汇辑者不详。包括《玉函经》、《注解胎产大通经》(梁·杨子健撰)、《秘传离娄经》(眼科著作。不著撰人)、《小儿痘疹经验良方》(清·魏君用编)、《医萃》(明·肖昂撰)、《医抄》(不

  • 灌浆板黄

    病证名。指痘疹灌浆不起,痘形板腻死塞,干腊而不明黄的证候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是由毒气盛凝结气血所致。治宜行血解毒,用清毒活血汤(《医宗金鉴》:“紫草、当归、木通、生地黄、芍药、连翘、牛蒡子、山楂、

  • 老咽痛

    病名。《外科理例》卷六:“老咽痛,日晡甚,以补中益气汤,加酒炒黄柏、知母,数剂而愈。”泛指长期不愈的慢性咽痛。

  • 苏梗

    见《药品化义》。为紫苏梗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河口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狂走惊痫,灸河口五十壮。穴在腕后陷中动脉是。此与阳明同也。”《类经图翼》:“按此当是手阳明阳溪之穴。”

  • 缠丝磨子手

    推拿手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法同太极磨子手,而活动范围较大。参见太极磨子手条。

  • 欧希范五脏图

    书名。宋·吴简(一作灵简)编。北宋庆历间(1041~1048),编者和有关人员共解剖了50具尸体,对这些尸体的喉部、胸腹腔脏腑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,并由绘工宋景画成图谱。被解剖的对象都是反抗北宋统治阶级

  • 四满丸

    ①《外台秘要》卷九引《古今录验方》方。炙蜈蚣二枚,炒芫花根五分,踯躅花四分,干姜、川芎、桂心各四分,人参、细辛各二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大豆大,每服五至十丸,米饮送下,日三次。治五嗽(气喘、痹嗽、燥嗽

  • 脊梁骨

    骨名。即脊柱骨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