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五不男之一。指男子阳萎而影响生育者。参五不男条。②指虚劳证。以虚劳血气虚衰,心常恐怯,故俗有怯证之称。
《医垒元戎》方。川芎、当归、芍药、干地黄、茯苓、白术。水煎服。治中湿,身沉重无力,身凉微汗。
见《文山中草药》。为雾水葛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撰有《养生经》一卷,已佚。
病证名,又名痛渴、三消,为津液枯燥,虚热内盛的病证。临床以口渴、饮多、食多、尿多而消瘦为特征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三消之症,实热者少,虚热者多,不足之症……始而心肺消渴,或脾胃消中,或肾水消浊。传染日久,
【介绍】:见忽泰必烈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厥阴络脉,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脉因证治》卷下:“咳而声嘶破,俗名声散也。”即音嘶。详该条。
见草药图经条。
即腥臭气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