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元宝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真论·妇人阴疮门》。即阴蚀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“腑脏有热,气乘于肝,冲发于目,热气结聚,故睛上生皰疮也。”类今之疱疹性眼炎。
证名。指粪便干燥秘结。见《名医类案·秘结》。详大便秘结条。
病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目见东南二风则涩痛泪出,……乃肝之自病,气盛于血,发春夏者多。”
病证名。因食积而引起的盗汗。多由虚热内盛,逼汗外出而成。《幼幼集成》谓小儿“睡中遍身有汗,觉来久不干者,此食积盗汗,脾冷所致。”治宜健脾敛汗。亦有食积郁久,化热伤阴而盗汗者,治宜健脾消积,养阴止汗之剂
见《群芳谱》。为无花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膝关节。
见濯之《胎产须知》。即胀后产。详该条。
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指性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