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象。脉伏而搏指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太阴藏搏,言伏鼓也。”
痛处有烧灼感。可见于郁火伤阴之胃脘痛,或热毒炽盛的疮疡、汤火伤等。
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五十一。即赤白游风色赤者。即胎热丹毒。详该条。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槲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与生平不详。撰有《简验方》1卷,已佚。
①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地羊鹊之别名。②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老鹳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土贝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气虚身热,得之伤暑。婴儿之患,夏秋为甚。”有阴阳二证。阴暑者,因暑而受寒,不慎口腹,过食生冷瓜果,凉茶冷水,以致寒凉受脏,而为呕吐泻利,腹痛等症。治以温中为主,加味五苓散;不应
指因郁怒所致的疾病。《医醇賸义·怒伤》:“怒甚则胁痛,郁极则火生,心烦意躁,筋节不利,入夜不寐。”用冲和汤等。参见善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