厥证之一。指卒然昏厥重症,状如暴死者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络之与孙脉,俱输于经,血与气并,则为实焉。血之与气,并走于上,则为大厥,厥则暴死;气复反则生,不反则死。”《类经·疾病类》:“血气并走于上则上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世医出身,家贫,刻苦读书,因母病故而潜心学习家藏医方,治病多效。并用所得报酬周济穷人。著有《保婴集》,未及完稿而死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由湿热蕴结肌肤所致。皮肤生疮有白头,渐成脓,四周红赤,微痒而痛,甚则延及全身。治宜清热除湿解毒。内服黄连解毒汤。外搽青黛膏。相当于毛囊炎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·凡例》。即脱臼,见该条。
见《医说》。指指缝中因搔痒,成疮,血溅出不止者。
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冲脉病源流》:“汗之气逆上冲,正在心端。下之掌握热烦,身上浮冷,热汗自泄,欲得水自灌,皆冲气犯心,心受其害,且汗下则心液泄,故见如是等症也。宜甘李根汤。”参见冲脉病
见《灵枢·肠胃》。消化道的一部分。有小肠、大肠之分。参见各该条。
睫毛的简称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即乳食不节而致的腹泻。因乳食不节,损伤脾胃,运化失常,腹胀肠鸣,疼痛啼叫,口渴尿赤,粪腥臭且夹乳瓣或未消化的食物。治宜和中消滞。用保和丸。
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亦名小儿胎元内障。证见小儿“初生观物,转睛不快,至四五岁瞳人洁白,昏蒙不见,延至年高,无药可治,由胎中受热致损也”(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)。相当于今之先天性白内障。详圆翳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