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清·赵楷《百草镜》。为土贝母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病名。即哑瘴喉风。详该条。
即保健按摩。见该条。保康大夫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官职中之较高者,官阶从三品。
清法之一。亦称泻肝火、清肝泻火。用苦寒药物清泄肝火的方法。用于肝火上升,症见头痛眩晕、耳鸣耳聋、面红目赤、口干苦、胁痛、呕吐黄苦水、甚则吐血、急躁易怒、大便秘结、苔黄、脉弦数等。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2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合子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扁担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8卷。清·徐大椿撰于1764年。原刊本已佚,今存本经1920年陆士谔增补注释,名《增注徐洄溪古方新解》。书中集录古代重要方剂分为通治方、风门、痹历节门、痿门、厥门等40类,共900余方。徐氏在各
病名。系由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循环不全。主要表现是微循环的血流障碍,为儿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。早期休克,四肢微温不冷,血压稍低或正常,呼吸气促或有轻度不规则,属气郁不得定畅者,用四逆散,如面色苍白,口唇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