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钱乙

钱乙

【生卒】:约1032~1113

【介绍】:

北宋著名儿科学家。字仲阳。郓州(今山东东平)人。幼年是个孤儿,由姑母收养,成人后随姑父吕氏学医,由于刻苦钻研,重视临床实践,成为杰出的儿科医家。在山东一带颇享盛名。后于1078~1085年(元丰年间)先后治愈长公主及皇子病,授予翰林医学,并曾任太医丞。后因病辞退。钱氏专业儿科六十年,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,对一些常见小儿病如惊风、吐泻、咳嗽天花麻疹等的诊断、预防和治疗,均有进一步的发展。又根据小儿病理特点,总结出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,治疗上主张柔润的原则,强调补泻需同时进行。不拘泥于古人的经验,善于化裁古方和创制新方,如治痘疹初起的升麻葛根汤,治小儿心热导赤散,治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的异功散,以及治肾阴不足六味地黄丸等均有较好的疗效,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和应用。其理论、临床经验和医案,经阎孝忠加以整理,约于1114年(政和四年)编成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对我国儿科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补土派

   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。详见金元四大家条。

  • 金茶匙

    ①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螺厣草之别名。②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向天盏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苇根

    见《温病条辨》。为芦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营卫生会

    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主要论述营卫的生成与会合,故名。营卫同出一源,皆水谷精气之所化,清者为营,浊者为卫。营行脉内,具有营养作用;卫行脉外,具有捍卫功能。然营卫阴阳之行,虽有异途,惟于夜半大会,皆归于脏

  • 九疸

    九种黄疸之合称。①《诸病源候论·黄病诸候》:“九疸候,夫九疸者,一曰胃疸,二曰心疸,三曰肾疸,四曰肠疸,五曰膏疸,六曰舌疸,七曰髓疸,八曰肉疸,九曰肝疸。凡诸疸病,皆由饮食过度,醉酒劳伤,脾胃有瘀热所

  • 脚拐毒

    病名。见《疡科准绳》卷四。即外踝疽。详附骨疽。

  • 羊食子根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羊屎条根之别名,见该条。

  • 清凉拈痛膏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五方。如意金黄散一两,樟脑末三钱。和匀,用生石灰块三至四斤,清水泡开,水高出石灰二、三指,露一宿,将石灰面上浮起油水结如云片者,轻轻带水倒入碗内,凡水一碗,对香油一碗,

  • 上气鸣息

    见《肘后备急方》。指气喘而见痰鸣声音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上气鸣息候》:“肺主于气,邪乘于肺则肺胀,胀则肺管不利,不利则气道涩,故气上喘逆,鸣息不通。”参见痰喘、痰甚喘、齁喘、哮证条。

  • 伤乳食泻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即乳食不节而致的腹泻。因乳食不节,损伤脾胃,运化失常,腹胀肠鸣,疼痛啼叫,口渴尿赤,粪腥臭且夹乳瓣或未消化的食物。治宜和中消滞。用保和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