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颅囟经》。即历瘠疳疟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两侧胁肋下疼痛。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。亦可见于肝咳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肝咳之状,咳则两胁下痛,甚则不可以转。”详胁痛、胁下痛各条。
丛书。15卷。刊于清道光年间。包括:清·刘松峰《瘟疫论类编》、《松峰说疫》,清·郭志邃《痧胀玉衡》。各详本条。
【介绍】:见张介宾条。
见《本草图经》。为百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,有燥火、湿火之分。详燥火三消、湿火三消、消渴条。
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作水丸。治证同。见孔子大圣知枕中方条。
见《血证论》卷二。即泪堂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草药资料》。为牛马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备要》。即柿饼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