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出之阳

阴出之阳

阴分之邪,出于阳分。指深伏内脏的病邪,损伤脏真,而反映于外在的脉象精神的变化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邪所见:春得秋脉,夏得冬脉,长夏得春脉,秋得夏脉,冬得长夏脉,名曰阴出之阳,病善怒不治。”张志聪注:“内为阴,外为阳,在内五脏为阴,在外皮肉络脉为阳,在内所伤之脏气而见于脉,故名曰阴出之阳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蚕连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蚕退纸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蠡草花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马蔺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救驾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缬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眉骨痛

    证名。又名眉眶痛。为多种疾病常见之证候。①“眉骨者,目系之所过,上抵于脑,为目属于脑也”(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)。故诸阳经病或风热毒邪上攻下注于目睛者,遂从目系过眉骨,与眉骨相并而痛。若系心肝壅热或风热

  • 摩腹

    推拿方法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风湿痹候》。用手掌摩动腹部。《理瀹骈文》:“调中者摩腹,寓大和(健脾丸名)之理。”为内伤调补之法。

  • 热伏冲任

    指热邪伏于冲脉和任脉的病机。热伏冲任,可使阴精暗耗、肾阴亏损,或迫血妄行。临床表现为低热、腰痠痛、下腹疼痛、崩漏等妇科疾患。

  • 月水不利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七。一指经闭,二指经行不畅。

  • 燥屎

    见《伤寒明理论·腹满》。即燥矢。详该条。

  • 鬼容区

    见鬼臾区条。

  • 别录

    见名医别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