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囊忽肿

阴囊忽肿

病证名。见《寿世保元》卷八。多由风邪或虫蚁咬伤而致。症为骤然阴囊肿痛。可用蝉退半两煎水外洗,内服五苓散灯草煎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桑皮汤

    ①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二方。桑白皮、玄参、枳壳、杏仁、升麻、防风、赤芍药、菊花、黄芩、炙甘草、旋覆花、葶苈子。水煎服。治肺经壅热,白睛肿赤。②《妇科玉尺》卷二方。桑白皮、茯苓、橘红、白术、木

  • 二阴

    ①指少阴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二阴急,为痫厥。”张景岳注:“二阴,少阴也。……脉急者为风寒,邪乘心肾,故为痫为厥。”②指前阴、后阴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开窍于二阴。”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肾主二

  • 打毒金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蜂窝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果菜积

    病证名。指过食瓜果菜蔬而致积滞泻利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果菜积,多食果菜成积,不时泻利,腹中若有傀儡也。宜丁香、麝香、肉桂。方用妙应丹,桂香丸,平胃散加丁、麝。”亦有过食瓜果致痢

  • 瞤(shùn 顺)

    又作臑。形容肌肉、皮肤、身体、眼睑等的跳动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肌肉瞤酸,善怒。”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筋惕肉瞤,此为逆也。”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其人振振身瞤剧,必有伏饮

  • 五官之一。为听觉器官。耳的功能靠精、髓、气、血的充养,尤赖肾气的和调。耳的疾患多与肾有关,也和心、脾、肝等脏有关。手太阳小肠经、足太阳膀胱经、手少阳三焦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阳明胃经等经脉均循行于耳。耳与

  • 素问佚篇

    见素问遗篇条。

  • 牙龈风

    病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不分上下内外俱生,初起牙匡肉红肿,齿痛彻心者,发于外者轻,发于内者重,由肾火胃热薰蒸而成。”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。可选用清胃散、知柏地黄汤、泻心汤等加减。

  • 一苗蒿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洋蓍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胆咳

    病名。①指咳而呕胆汁者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肝咳不已,则胆受之。胆咳之状,咳呕胆汁。”治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、小柴胡汤加芦根汁等。参见肝经咳嗽条。②十咳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咳嗽病诸候》:“九日胆咳。咳而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