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,即小儿小便出血。多由胎热结于下焦,损伤阴络,血热妄行,下渗膀胱所致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溺血者,盖心主血,血与小肠相合,血之流行,周遍经络,循环脏腑,若热聚膀胱,血渗入脬,故小便血出也。”又
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云来。休宁县(今安徽休宁)人。其先叔祖程敬通为安徽名医。他曾在程敬通处及他处搜阅宋代官方所编的《圣济总录》刊本和抄本,加以删定,去其繁芜和神仙服食等荒诞部分,编
见潘子恒《广菌谱》。为蘑菇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类证治裁》卷二。即五味子汤第一方。见五味子汤条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。指断绝生育,即绝育。
维族医学著作。作者及著作年代不详。文献记载了当时该地区常见的一些皮肤病病名。如脓肿、结节、癞、疥、癣,以及怀胎、流产等。收载维医常用药如酥油、葡萄酒、石榴、茜草、胡椒、小豆蔻等。内容简单,未涉及理论,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肺形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严观条。
出清·汪连仕《采药书》。为金边兔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①清·倪枝维撰,许琏校订。1卷。书成于1728年。本书论产后诸病的证治,并以生化汤为主方,化裁为若干方。收刊于《园医书六种》中。②指《经效产宝》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