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冶愚
【介绍】:
见陈邦贤条。
【介绍】:
见陈邦贤条。
见灵枢经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P1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足太阴、足厥阴、阳维之会。位于腹部耻骨联合上缘上0.7寸,旁开腹正中线3.5寸处。另说“在腹结下二寸”(《针灸大成》);“在大横下三寸”(《医学入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出《厘正按摩要术》。用左手拇指及无名指捏持小儿中指端,以中指和食指托住中指指背,用右大指外侧在中指指面推之。治寒热往来。
病证名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此因热郁不退,使生白膜,如玉凝睛,或痛或肿,久则满睛失明。”即玉翳遮睛,详该条。
五迟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凡儿生至周岁三百六十日,膝骨成,乃能行。”小儿周岁以后甚至二、三岁还不能步行者为行迟。肝主筋,肾主骨,小儿肝肾不足,或哺养失宜,脾胃虚弱,元气不充,
出《温热论》。治疗温病胃燥津伤的方法。温热病挟浊邪传入气分,浊邪不化,而热伤气津,舌苔虽白厚而干燥,是胃中津液损伤之象,治宜先养津,后化浊。养津用麦冬、玄参、荸荠汁、鲜芦根等清润药,再加甘草以守护中气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望江南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吴克潜《病源辞典》。指眼外观正常,而视物则改变其正常形态,如视长为短,视直如曲,视物变大,视大为小等。参见目妄见、视惑等条。
证名。指邪既不在表,也不在里,而是在表里之间的病证。①指少阳病小柴胡汤证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……小柴胡汤主之。”《伤寒论条辨
书名。又名《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》、《黄帝内经素问完璧直讲详注》。清·高亿注。9卷。刊于1867年。本书为《素问》全注本。每篇首记大意,次分段引录原文,其后分注、浅讲二项。注,为个别字义解释;讲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