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隐疹

隐疹

病名。出《素问·四时逆从论》。又名风搔瘾疹、风疹块。因内蕴湿热,复感风寒,郁于皮肤腠理而发;或由于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。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,小如麻粒、大如豆瓣,甚则成块成片,剧烈瘙痒,时隐时现。如疹色红赤,灼热舌红、脉浮数者,属风热;疹色淡白、恶风舌苔薄白、脉浮紧者,属风寒;反复发作,经久不愈,多为气血亏虚。风热者,内服消风散;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;日久反复发作气血虚弱者,服当归饮子加减。外用香樟木或蚕砂,1~2两,煎汤熏洗,或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。相当于荨麻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关元上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即利尿穴,见该条。

  • 虚疟

    疟疾之一。《金匮翼》:“虚疟者,或体虚而病疟,或因疟而致虚。六脉微弱,神气倦怠,是以补养正气为主。经云,症脉缓大虚,便用药,不宜用针。盖病疟而脉虚,气先馁矣。故不宜用针而宜用药。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,

  • 再生丸

    见《外科正宗》卷一。即黍米寸金丹,见该条。

  • 眼丹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九。病因与发病部位同针眼,但病情较重。整个胞睑漫肿赤痛,硬结拒按,常伴有寒热头痛等全身症状。《外科正宗》:“眼丹,脾经有风,胃经多热,共结为肿,风多者则浮肿易消,热甚者则坚肿难散

  • 鬼火丹

    病名。小儿丹毒之一。①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丹发两臂,初起赤如李子。治宜戎盐一两、附子一枚烧炭,研细,以雄鸡血调敷。②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因风热郁于阳明经而发。先发于面部,后向下漫延乃至全身。治

  • 偏漏

    病证名。指白睛生漏的证候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漏生在气轮,金坚而位旁,为害稍迟,故曰偏漏。其流如稠浊白水,重则流脓,久而失治,水泄膏枯,目亦损矣。”

  • 摩胁

    推拿方法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九十九。抚摩两侧胁肋部。有消食导滞,疏肝利气等作用。《厘正按摩要术》:“摩左右胁,左右胁在胸腹两旁肋膊处,以掌心横摩两边,得八十一次,治食积痰滞。”

  • 五十三号大壮方

    《痧胀玉衡》卷中方。桃仁、红花、独活、细辛、山楂、香附、青皮。水煎,加童便服。治倒经痧,即经行之际,适遇痧发,经阻逆行,或鼻衄,或吐血,肚腹肿胀,卧床不能转侧。原著无方名,本方方名来自《杂病源流犀烛》

  • 形神庄气功

    气功功法。是一套十节动功,由庞鹤明所倡。此功式子单纯,难度不大,着重运动韧带小关节和平时不运动的关节;发动内气较快;神与形合,以形引气,形松意充。具有舒筋强身,增智益神的作用。其功法:①鹤首龙头气冲天

  • 香椿皮

    见《经验方》。即椿白皮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