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蒟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脉名称之一。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。与少阳经互为表里。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,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,故云“两阴交尽”(《素问·至直要大论》)。本经多血少气。因位于太阴和少阴之里,故有“厥阴为阖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蜡梅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不寐症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虚劳虚烦不得眠,酸枣仁汤主之。”《金匮要略·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》:“衄家不可汗,汗出必额上陷,脉紧急,直视不能眴,不得眠。”《景岳全书·杂
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为人中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人体正气的自然调节机能,不假药物而能恢复健康。临床过程中出现体温正常,气血调和,食欲增加,二便通利等,是阴阳趋向平衡的现象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凡病若发汗,若吐,若下,若亡津液,阴阳自和
【生卒】:九世纪【介绍】:五代时医生,字少卿。蜀(今四川)人。据《鉴戒录》记载,他善于分析病因,从思想和精神因素入手治病。董太尉璋久患渴疾,屡经医治不效。虞为诊治时指出:非唯患渴浆,而且渴士,如能得多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撰《守论纂要》10卷,佚。
养生方法。十六宜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形体锻炼,内容包括:发宜常梳,面宜多擦,目宜常运,耳宜常弹,齿宜数叩,舌宜舔腭,津宜数咽,浊宜常呵,腹宜常摩,谷道宜常提,肢节宜常摇,足心宜常擦,皮肤宜常干,背宜常暖,
儿科著作。1卷。清·庄一夔撰,刊于1777年。本书专论小儿慢惊风的治法,作者主张以温补为主,反对用寒凉攻伐。书中列述慢惊风症候,并介绍经验方2首。内容简要,刊本颇多,流传较广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扁担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