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额骨

额骨

解剖学同名骨。位于头前上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藏橄榄

    见上海中医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藏青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冲气犯肝

   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冲脉病源流》:“汗之伤血而引肝上逆,故头眩,汗不出,筋惕肉瞤。下之伤气,故腹内拘急,食下动气反剧,身虽有热,卧则欲踡,皆冲气犯肝,肝受其害所见之症也。宜防风白术牡蛎

  • 髓府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四满。见该条。

  • 甘泽

    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甘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味之一。甘为土味,入通于脾,为脾所主之味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味所入,……甘入脾。”甘味药多入脾经,有补脾益气作用,如人参、黄芪等,同时,甘味药物尚有和中缓急作用,如甘草等,故《内经》有“脾欲

  • 木五加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枫荷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翣(shā 沙)舌

    病证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舌忽然肿大肿硬,即时气绝,名曰翣舌”。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:“舌出口角,时时动摇,此名翣舌。”系指舌肿胀,多由心火上攻所致。治宜泻心火为主。外用皂矾,煅为末,搽舌上。参见舌肿条

  • 发风丹

    病名。即风丹,详该条。

  • 白痢

    病名。痢疾类型之一。古称白滞痢。因便下白色粘冻或脓液,故名。有属寒属热之分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九:“白痢者,由肠虚而冷气客之,搏于肠间,津液凝滞成白,故为白痢也。”其症便下如冻胶或鼻涕,可兼见腹痛,

  • 朱丹溪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震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