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窍阴
见头窍阴条。
见头窍阴条。
病证名。《叶氏女科证治》卷一:“肥人气虚生痰,多下白带。宜服柴术六君汤(六君加苍术、柴胡、升麻、生姜),兼苍附导痰丸(苍术、香附、枳壳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胆南星,右为末,姜汁和神曲为丸,柴术六君汤送下
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下。生于正疔左侧,仍照常法治之。见疔疮条。
即膈证。多因心情抑郁,寒热不调,食饮伤损等所致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二:“人之胸膈,升降出入,无所滞碍,命曰平人。若寒温失节,忧恚不时,饮食乖宜,思虑不已,则阴阳拒隔,胸脘否塞,故名膈气。”一名鬲气。参
指冲脉和任脉。《灵枢·五音五味》:“冲脉、任脉,皆起于胞中,上循背(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均作脊)里,为经络之海。”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圣济经解义》10卷,已佚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一方。大黄、牡蛎各半两,朴硝二钱。为末,每次一至二钱,取活田螺洗净后,放清水内养一夜,去螺,用水调药,涂患处;若阴囊浮肿,车前子煎汤,候冷调敷。治婴儿初生十日,外脐突或痛或不痛,痛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方。小茴香(盐水炒)五钱,橘核(去壳研,压去油)、炒山楂肉、大茴香(盐水炒)各一两。为末,每服三至四钱,空腹温酒调下。治睾丸偏堕。如睾丸肿大痛甚,左右移换者,加木香、沉香各三钱,川楝
属湿痰、寒痰。若兼咳而声音重浊,鼻塞,多为外感风寒。
古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。①即中暑、中热。《六气感证要义》:“伤寒论,太阳中热者暍是也,故中热即中暍,中暍即中暑,暑热暍三字,并无二义。”参见中热、中暑条。②指阴寒之暑证。《证治准绳·
病证名。即新生儿腹痛夜啼,详新生儿腹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