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植物学大辞典》。为溲疏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白珠红肿,长垂若舌卷下舐。”参见形如虾座条。
病证名。见南京中医学院编《中医学概论》。即蟹睛。详该条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·卷三》:“凡小儿胸有寒痰,不时昏绝,醒则吐出如绿豆粉,浓厚而带青色,此寒极之痰。……惟以生附子一枚,生姜一两,同捣烂炒热,布包。熨背心胸前,熨完将姜、附捻成一饼,贴于胃口,
指气分的热邪炽盛。症见壮热不恶寒、面赤、心烦、大汗、大渴、舌苔黄干,脉洪大。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皮毛由肺的精气所滋养和温煦。皮毛的荣枯,一定程度上反映肺气的盛衰。参肺主皮毛条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九十一卷。亦称痱子,即疿疮。见该条。
见医方大成条。
按诊。病人自觉足胫冷,或医生按之较正常冷,主阳虚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生于大腿后面的痈。证治见外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