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。即脱臼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桐皮,详该条。
儿科著作。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。又名《师巫颅囟经》。2卷(一作3卷)。托名周穆王时“师巫”所传(一作东汉·卫汛撰)。明代以后原书已佚,今存本为《四库全书》本(系自《永乐大典》中辑佚者),己非全
见《实用中草药》。为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善治水蛊症,常用干丝瓜、巴豆为丸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飞扬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即西洋参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华山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脉学著作。21卷。明·王绍隆传,清·潘楫增注。初刊于1652年。潘氏取崔嘉彦《四言举要》(明·李言闻删补改订本)予以注释,注文多据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脉经》以及张洁古、刘完素、朱丹溪
遏,抑郁、阻遏。即热被郁遏于内。参热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