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髀骨

髀骨

①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指股骨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髀骨,上端如杵,入于髀枢之臼,下端如鎚,接于骨,统名曰股,乃下身两大支之通称也,俗名大腿骨。”②指桡骨。《沿身骨脉论》:“辅臂骨者髀骨。”③指锁骨。《沿身骨脉论》:“横骨之前者为髀骨,髀骨之中陷者缺盆。”④指腓骨。《伤科汇纂》:“胫骨旁生者骨亦名髀骨。”⑤指肩胛骨。《伤科汇纂》:“《检骨格》云琵琶骨亦名髀骨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命带

    脐带的别名。

  • 白睛乱脉症

    眼科病证。见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赤丝乱脉证。详该条。

  • 耳廓根部前面附着在侧头部的边缘部位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挟绳而上者,背也。”张景岳注:“颊之外曰绳。”

  • 心下坚筑

    证名。指脘部痞闷而悸动有力。多因水气凌心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:“水在心,心下坚筑,短气,恶水不欲饮。”参见心痛条。

  • 妊娠心悸

    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妊娠无外感症,忽然心悸如怔冲状,醒则烦闷,睡则多惊,或卧中言语恍惚,加之臌胀腹满,连脐急痛,坐卧不宁,气逆迫胎,皆血虚内热乘心故也。宜大圣茯苓散安心神,保胎定痛。”(茯苓

  • 母指

    出《灵枢·五色》。即拇指。详该条。

  • 内视

    气功术语。也称反观内照。即闭双目,内视身体的某一部位。义在意守以引起机体的相应变化。

  • 痢症三字诀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唐容川撰于1884年。唐氏以三言韵语夹注文的形式论述痢疾,包括病理、辨证及治法、方剂等,内容简明,切于实用。又一种版本附张骥补撰的《痢症三字诀歌括》,以七言歌诀介绍治痢常用方剂17首,

  • 佐脾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四方。山楂肉三两,莱菔子、连翘、陈皮各五钱,赤茯苓、半夏各二钱。为末,粥糊为丸。治食不消化成积痞闷。

  • 异气

    即疫疠之气。见疠、戾气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