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五方。荆芥、防风、赤芍药、玄参、陈皮、蝉蜕、炒苍术、白藓皮各一钱,连翘、大黄(酒洗)各一钱五分,厚朴(姜炒)、甘草各五分。加竹叶三十片,水煎,食远服。治椒疮、粟疮。
见《类证治裁》卷二。即五味子汤第一方。见五味子汤条。
病名。见《东医宝鉴》卷四。详胞痹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甜地丁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女膝,见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苍耳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三对节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阳明之本,在厉兑;标在人迎颊下,上挟颃颡也。”颃颡,指喉头及咽峡部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尾骨伤。见尾闾骨伤条。
指热邪犯胃,或过食煎炒炙煿以致胃中燥热的病症,症见口渴、口臭、易饥嘈杂、小便短赤、大便秘结等。若胃热化火,则见口腔糜烂、牙龈肿痛等。治疗初宜清胃泻火,后宜滋养胃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