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兔儿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露兜竻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五噎之一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否噎病诸候》。其症气上鬲,胁下支满,胸中填塞,攻背疼痛等。治用五噎散等。参五噎、噎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·崔氏别录》,所述取穴法繁复。《针灸聚英》认为:“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、胆俞四穴。”今多从之。主治痨瘵,咳嗽,喘息,虚弱羸瘦等。艾炷灸7~15壮。
【介绍】:见高若讷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龙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人图条。
书名。22卷。清·黄元御编撰。刊于1754年。黄氏认为《金匮要略》治内伤杂病,大旨以扶阳气、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,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,遂推阐“阳自阴升,阴由阳降”之理,颇有见地;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姚起凤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