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更泄的一种。因恼怒伤肝,肝气怫逆化火所致。《症因脉治·肝火五更泄泻》:“胁肋常痛,痛连小腹,夜多不寐,每至五更,小腹左角一汛,急欲登厕,火性急速,一泻即止。”脉多弦数或洪大。治宜清肝泻火,用龙胆泻肝
即夹惊伤寒,详该条。
即狐疝。《金匮要略·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治》:“阴狐疝气者,偏有小大,时时上下,蜘蛛散主之。”详狐疝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即下疳。见该条。
颠,同巅。头顶部。
9卷。清·张志聪集注。本书与《黄帝内经灵枢集注》都是张志聪和他的学生们集体撰写的。对于《内经》一书的原文作了较详细的注释。是近代流行较广的一种《内经》全注本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,即产后恶血入心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黄帝针经音义》1卷,佚。
即尾骶骨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七。即米疽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