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三面刀

三面刀

药材名称三面刀

拼音Sān Miàn Dāo

别名金丝三七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,帽辫七(《陕西草药》),开喉箭、茶七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
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

来源毛茛科植物金龟草根茎。秋季采挖,洗净、晒干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茎横走,具多数须根。茎直立,中空,有纵沟,高25~110厘米,上部密生灰色短柔毛。叶1~2片,近基生,1回3出复叶,具长柄;小叶有柄,卵状心形,中央小叶长5~20厘米,宽4~18厘米,7~9掌状浅裂,边缘有锯齿;侧生小叶较小。穗状花序细长,长10~25厘米,单一或分枝;花小,白色,直径4毫米,近无梗;萼片4~5;雄蕊8~多数;心皮1~2,无毛。菁荚果长约10毫米,具多数浅褐色种子。花期7~8月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林边或林下。分布广东、浙江、湖南、贵州、河南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甘肃、陕西、山西等地。产四川、浙江等地。

性状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长块形,多分歧成结节状,长8~20厘米,宽1~2厘米。表面黑棕色或暗棕色,密布点状须根痕,上面具多数圆柱形的茎基。体轻,横断面灰白色,有棕褐色放射状排列的条状物(木质部)。

性味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甘苦,性寒,有小毒。"

功能主治清热,活血,解毒。治咽喉干痛,跌打,劳损,风湿腰腿痛,疖肿。

①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祛瘀消肿,降低血压。"

②《陕西草药》:"治风湿疼痛。"

③《陕西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,活血理气,止痛。治咽喉干痛,劳伤,跌打损伤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2钱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
复方①治咽喉干痛:三面刀一钱。嚼含口中,逐渐咽下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
②治劳伤内损:鲜金丝三七(切片)二至三两,加白糖炖汁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
③治劳伤,腰腿痛:三面刀、四块瓦各二钱,红三七钮子七各一钱,红毛七三钱,白酒一斤。浸泡成酒剂,每日早、晚各服一酒盅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
④治疖毒:鲜金丝三七加盐捣烂敷患处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
备注本品在四川作升麻使用,商品称"南川升麻"。参见"升麻"条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节毛

    药材名称八节毛来源锉石鳖科锉石鳖属动物函馆锉石鳖Ischnochiton hakodadensis Pilsbry,以全虫入药。夏秋捕捉,微火烘干或晒干。性味咸,寒。功能主治清肺化痰,止咳平喘。用于慢

  • 膜缘木香

    药材名称膜缘木香拼音Mó Yuán Mù Xiānɡ别名理木香、青木香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膜缘川木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olomiaea forrestii (Diels) Shih [J

  • 鸭脚木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鸭脚木叶药材名称鸭脚木叶拼音Yā Jiǎo Mù Yè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叶,夏、秋采取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鸭脚木皮"条。

  • 佛手露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佛手露药材名称佛手露拼音Fó Shǒu Lù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芸香种植物佛手的果实的蒸馏液。性味《纲目拾遗》:"味淡。"功能主治①《金氏药帖

  • 半圆盖阴石蕨

    药材名称半圆盖阴石蕨拼音Bàn Yuán Gài Yīn Shí Jué英文名Broadscale Humata出处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

  • 省沽油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省沽油药材名称省沽油拼音Shěnɡ Gū Yóu别名水条来源省沽油科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 DC.,以果实、根入药。生境分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

  • 食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食盐药材名称食盐拼音Shí Yán别名盐(《周礼》),咸鹾(《礼记》)。出处《别录》来源为海水或盐井、盐池、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。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氯化钠;

  • 《中药大辞典》:莸药材名称莸拼音Yóu别名边兰、方梗金钱草、野苋草,半枝莲、倒挂金钟出处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来源马鞭草科植物莸的全草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35~90厘米。小技有向下的白色柔毛

  • 三蕊草

    药材名称三蕊草拼音Sān Ruǐ Cǎo来源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三蕊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nerila tenera Royle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原形态三蕊草 草本

  • 岩莴苣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岩莴苣药材名称岩莴苣拼音Yán Wō Jù别名锈草、岩枇杷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岩莴苣的全草。全年均可采收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生叶4~6枚,有肉质叶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