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保婴易知录》。指眼皮外翻,如以舌舐唇之状。治以熟石膏、栀子仁、生甘草、防风(酒拌微炒)、豨莶草(酒蒸晒干),研末,煎汤口服或外用洗疮。
证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又名有应。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,谓之应候。可用针挑破小疮,以泄其毒。疔疮有应候者易治;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,亦称无应。其毒甚,难治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水蛭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士铎条。
见溪谷条。
【介绍】:见顾氏医镜条。
①奇经八脉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其循行路线,据《难经·二十八难》载:“带脉者,起于季胁,回身一周。”本脉约自与第二腰椎同高的季胁部下边开始,斜向下行到带脉、五枢、维道横行腰腹,绕身一周。本脉发生病变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乌泡刺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筋疽。见该条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六。即胸、肋骨伤折。详见胸骨伤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