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药材>丝茅七

丝茅七

药材名称丝茅七

拼音Sī Máo Qī

别名鸦葱、茅草细辛、毛草七、倒扎草根、倒扎花、条参、水防风仙茅参、猪尾巴、羊奶子、水风、独脚茅草、黄花地丁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白茎鸦葱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。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,或蒸后晒干。

原形态白茎鸦葱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(-150)cm。全株含丰富乳汁。生根粗直,长圆锥形;根茎颈部有少数叶柄基残鞘。茎单生,少数簇生,直立,中空,上部有伞房花序状分枝,有沟纹,被密蛛丝状毛,后脱落几无毛。叶条形成宽条形,有5-7脉,无毛或微被蛛丝状毛;基生叶丛生,窄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15-40cm,宽0.7-2cm,两端尖锐,基部有鞘状短柄,全缘,粉绿色,通常5脉,平行;茎生叶互生,无柄,叶形与基生叶同,基部微扩大,抱茎;上部叶渐小。头状花序大,2-6个,生于枝端成伞房状,总苞长筒形,多层,长3-4cm,直径1-1.2cm;总苞片5层,有蛛丝状毛或几无毛,外层三角状卵形,很少,中、内层较长,披针状椭圆形成宽线形,边缘膜质,先端尖锐;花全为舌状,黄色。瘦果,光滑,长2.5cm,上部狭窄成喙状,有多数纵肋,纵肋平滑;冠毛污黄色,羽状,基部连合成杯,整体脱落,有3-5个超长冠毛,刚毛状。花期7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或灌丛、林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西南、中南及陕西、宁夏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根长圆形,肉质,长5-10cm,直径1-1.5cm,鲜时横切面白色,并有乳汁流出。干后表面褐色或棕黑色,纵横皱缩不平,有时呈剥裂状,顶端常有茎叶残基。气微,味微甘。

性味味苦;性凉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;凉血散瘀。主风热感冒;痈肿总人口毒;事实上太疱疹;月经不调;乳少不畅;跌打损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取茎中白汁涂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叶接骨藤

    药材名称大叶接骨藤拼音Dà Yè Jiē Gǔ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银花素馨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asminum nintooides Rehd。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收,

  • 江西金钱草

    药材名称江西金钱草拼音Jiānɡ Xī Jīn Qián Cǎo别名南昌金钱草(《中药通报》),满天星、野芹菜、破铜钱、小金钱(《江西中药》)。出处《中药通报》51:20,1959来源为伞形

  • 人面子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人面子药材名称人面子拼音Rén Miàn Zi别名人面果来源漆树科人面子Dracontomelon dao (Blanco)Merr. et Rolfe,以果入

  • 黄背草果

    药材名称黄背草果拼音Huánɡ Bèi Cǎo Guǒ来源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黄背草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emedatriandra Forsk.Var.japonica(Willd.)M

  • 滇崖爬藤

    药材名称滇崖爬藤拼音Diān Yá Pá Ténɡ别名爬树龙、三爪龙、三角枫,马龙头叶、飞蜈蚣出处《红河中草药》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滇崖爬藤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一般鲜用。原形态

  • 酸不溜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酸不溜根药材名称酸不溜根拼音Suān Bù Liū Gēn出处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来源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根。春、秋挖取,晒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酸不溜"

  • 湖北桑寄生

    药材名称湖北桑寄生拼音Hú Běi Sānɡ Jì Shēnɡ别名杂寄生、桑寄生、马桑寄生泡来源药材基源:为桑寄生科植物灰毛桑寄生的带叶茎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axillus sutchuenen

  • 鹈鹕脂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鹈鹕脂油药材名称鹈鹕脂油拼音Tí Hú Zhī Yóu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脂肪所熬之油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鹈鹕嘴"条

  • 龙胆草

    药材名称龙胆草拼音Lónɡ Dǎn Cǎo英文名RADIX GENTIANAE别名龙胆、苦胆草、胆草来源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.、龙胆Gentian

  • 虎杖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虎杖叶药材名称虎杖叶拼音Hǔ Zhànɡ Yè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片。化学成分叶含异槲皮甙,较多的叶绿醌C和叶绿醌B,鞣质17%。功能主治①《本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