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机制,包括脏腑经络等的功能活动。人体气机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为升降出入,若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,则可出现气逆、气郁、气滞、气陷、气闭甚至气机泄脱等病变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眉疽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四。即吹花癣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渊腋,见该条。
书名。清·黄元御撰注。13卷。成书于1755年。本书将《素问》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、脏象、脉法、经络、孔穴、病论、治论、刺法、雷公问、运气十类,重予编次,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《刺法论》和《本病论
病名。出《难经·五十八难》。①指好发于夏秋季节的一种热性病。《医门棒喝·湿温》:“湿温者,以夏令湿盛,或人禀体阳虚多湿,而感四时杂气,遂成湿温。虽四时皆有,而夏秋为多。湿热二气胶粘,淹缠难愈。如从下受
《校注妇人良方》卷二十四方。又名真人活命饮、活命饮。炙穿山甲、白芷、天花粉、炒皂角刺、当归尾、甘草、赤芍药、乳香、没药、防风、贝母各一钱,陈皮、金银花各三钱。水煎,或水、酒各半煎服。功能清热解毒,消肿
病名。①五癫之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:“五曰马癫,发作时时反目,口噤,手足相引,身体皆然。”②即马癎。癎症发时如马鸣状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三十四:“马癎、牛癎、猪癎、羊癎、鸡癎者,即今人之谓羊癫、猪癫也。此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枳椇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舌苔淡白而透明,似苔非苔的舌象。多属虚寒之证,因年老胃气不足,或久服汤药,胃气伤损所致,宜补中益气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