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禁

五禁

①即五味所禁的简称。详该条。②《灵枢经》篇名。主要论述针刺治疗中五禁、五夺五逆五过、九宜的意义。文中着重介绍了针刺五禁的内容,故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月饮疮

    出《肘后方》卷五,即旋耳疮,详该条。

  • 石药

    指金石类药物。古代一些养生家误以锻炼金石类药物,服食以求长生,结果常因药物中毒而羁病殒命,此类金石药物称为“石药”。《素问·腹中论》:“石药发瘨,芳草发狂。”

  • 形肥痰滞经闭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叶氏女科证治》。指肥盛妇女由于躯脂迫塞,痰涎壅盛,以致血滞经闭。治宜行气导痰。方用苍附导痰丸或开郁二陈汤(苍术、香附、川芎、青皮、枳壳、木香、槟榔、生姜)等。

  • 脾劳

    病名。因饮食劳倦伤脾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:“脾劳者,舌本苦直,不得咽唾。”《外台秘要·脾劳》:“脾劳热,身体、眼目、口唇悉痿黄,舌本强直,不能得咽唾,生地黄煎。”又:“脾劳虚损,消瘦,四肢

  • 黄芪芍药汤

    《兰室秘藏·衄血吐血门》方。葛根、羌活各半两,升麻一两,炙甘草二两,白芍药、黄芪各三两。水煎,食后服。治鼻衄出血多,面黄,眼涩多眵,手麻木。

  • 足少阴

    十二经脉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少阴肾经,见该条。

  • 产后痨

    病名。《妇科玉尺》:“或血气既亏,为风冷所搏,则不能温于肌肤,使人虚羸憔悴,饮食不消;又或风邪两感于肺,肺受微寒,喘嗽口干头昏,百节痛;又或风邪侵于营卫,流于脏腑,寒热如疟,盗汗,背膊烦闷,四肢沉重,

  • 疫疹一得

    疫疹专书。2卷。清·余师愚撰于1794年。作者因其父患时疫,为群医以伤寒法误治而死,后究心于疫疹的临床研究,颇有心得,著成本书。全书重点论述疫疹证治,余氏擅长用石膏治疫疹、温病,曾有“非石膏不足以治热

  • 饮食中毒

    病名。泛指误食含有毒性金属盐类的食物、毒蕈、有毒鱼类及其他毒物污染的食物而发生中毒症状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诸饮食中毒候》:“凡人往往因饮食忽然困闷,少时致甚,乃至死者,名为饮食中毒。”参见食河豚鱼中毒、

  • 息高

    形容严重呼吸困难,喘促短气,张口抬肩的状态。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少阴病六七日,息高者,死。”《伤寒论后条辨》:“夫肺主气,而肾为生气之源,盖呼吸之门也,关系人之生死者最钜。息高者,生气已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