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论辨证广注

伤寒论辨证广注

书名。14卷。清·汪琥撰于1680年。汪氏根据《素问》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”的理论,析取《伤寒论》六经脉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,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。在治法上,不泥守仲景成方,选列自晋迄明历代治疗热病的效方作为辅翼。汪氏纂注《伤寒论例》,图注手足阴阳六经经脉,并附热病针刺法穴位图说等。作者复撰《中寒论辨证广注》,分上、中、下三卷,体例悉遵前书,逐条辩注《伤寒论》中可属真寒证的原文。汪氏以邪之传经者为热病,直中者为寒证,治疗时二者不宜混淆。故将仲景《伤寒论》析分为二,在编法上别开生而,对于读者学习和研究《伤寒论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吴鹤皋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昆条。

  • 镫骨

    耳骨之一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镫,故名。

  • 肉刺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脚趾间生肉如刺,谓之肉刺。”又名鸡眼。本病因鞋紧窄,或足骨畸形,局部长期受压、磨擦,使皮肤局限性增厚而成。多生于足底前端或足趾部。数目不一,似豌豆大,状如鸡眼,根部深陷,

  • 鱼腹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循经考穴编》作鱼肠。即承山,见该条。

  • 妊娠肿胀

    病证名。指妊娠以后发生的肢体肿胀。根据肿胀部位和症状的不同,有子肿、子气、子满、皱脚、脆脚、胎水肿满等名称。详各条。

  • 茧子

    病名。即趼子。见该条。

  • 经脉的通路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中气穴,则针游于巷。”

  • 外消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一方。大黄、牡蛎各半两,朴硝二钱。为末,每次一至二钱,取活田螺洗净后,放清水内养一夜,去螺,用水调药,涂患处;若阴囊浮肿,车前子煎汤,候冷调敷。治婴儿初生十日,外脐突或痛或不痛,痛

  • 吴普

    【介绍】:三国时医学家。广陵(今江苏境内)人。是著名外科学家华佗的弟子。华佗曾授给吴普以“五禽戏”,吴普照此锻炼得以长寿。著有《吴普本草》及《华佗药方》两书,前书计收录三国时代以前药物441种,已散佚

  • 熏灸

    灸法之一。用水煮艾或其他药物以其热气熏患处;或用火燃艾以其烟薰患处称为薰灸。《肘后备急方》:“中风掣痛,不仁不随,并以干艾斛许,揉团纳瓦甑中,并下塞诸孔,独留一目,以痛处着甑目而烧艾薰之,一时即知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