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急外弛

内急外弛

病证名。多因椒疮失治,睑内脉络壅遏闭阻,失于濡养所致。《原机启微》:“急者紧缩不解也,弛者宽纵不收也,……不解不收,皆为病也。”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,以致睑缘向内卷缩,睫毛随之倒入。本症宜手术矫正。详皮宽弦紧条,并参见椒疮及倒睫拳毛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练睛

    病名。清·严景芬《目科捷径》:“练睛者,眼皮粘练一处,以致目睛不能转动。”参见睥肉粘轮条。

  • 手少阴络脉

    十五络脉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手少阴之别,名曰通里,去腕一寸半(半字应据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卷九《十五络脉》、《千金要方》卷十三第一及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九一删),别而上行,循经入于心中,系舌本,属目系。”

  • 伤风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咳嗽由外感风邪引起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伤风咳嗽之症,憎寒,壮热,头痛,眼眶痛,自汗,恶风,鼻塞,涕流,痰结肺管,咳嗽不已。”《明医杂著》卷二:“春若伤风咳嗽,鼻流清涕,宜辛凉解散。”方如

  • 肉癥

    病证名。①指因食思肉类无度,日久脘腹结块坚定不移的一种病症。多由滞积挟痰瘀凝滞所致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·肝脏》。②指妇人脐下结块,大如杯升,按之坚硬,月经不通,身体羸瘦的一种病症。见《肘后备急方·治卒心

  • 实痰眩晕

    证名。指眩晕由风火积痰上逆所致者。《杂症会心录·眩运》:“实痰眩运者,其症实而脉实,其积热在阳明,其阻塞在经络,其郁遏在肠间,无非风火结聚,积痰生灾。盖液凝则浊阴泛上,饮停则火逆上升,此实痰之运也。”

  • 鸡舌隔角

    外伤缝合法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:“凡始缝其疮,各有纵横,鸡舌隔角,横不相当,缝亦有法,当次阴阳,上下逆顺,急缓相望,阳者附阴,阴者附阳,腠理皮脉,复令复常。”相当今之连续缝合或“8”字缝合法。其缝

  • 子宫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原说位在“中极两旁各二寸”,今多据《针灸大成》定位于脐下4寸(中极)再旁开3寸处。有腹内、外斜肌,腹横肌;并有腹壁浅动、静脉,髂腹下神经及其伴行的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妇女不孕

  • 试痛

    指假阵痛或妊娠晚期由于某种原因所致腹痛而无分娩症者。①张仲远《产孕集》:“孕至八九月,或妊母有火,起居不时,令孕不安,因而作痛,所谓试痛也。”②刘斋甫《妇科三字经》:“孕妇临产,必先有试痛,试痛有一次

  • 枢儒

    六经皮部之一,属少阴的皮部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少阴之阴,名曰枢儒,上下同法,视其部中有浮络者,皆少阴之络也。”说明手足少阴经循行部位上所见到的浮络都属少阴络,而浮络之外的皮肤,即为少阴络。“儒”是柔

  • 下极俞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翼方》。位于后正中线,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处。主治腹痛,泄泻,腰痛;以及膀胱炎,肠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