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医临床参考丛书》之一。江苏新医学院主编。本书为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修订本,首为方剂总论,次为各论,共21章。分述各类方剂的组成、类别及其主要成方。选方约300余首,列述各方的组成、用法、功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《难经疏》十三卷,佚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入地金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草药图经条。
病证名。见竹林寺轮应禅师《女科秘旨》。多因产后失血,多汗耗伤津液或阴虚火旺,火燥液涸所致。症见咽干口渴。治宜生津止渴。方用生脉散加花粉,石斛,知母。若因火燥液涸,消渴饮水不止,治宜滋阴降火,生津止渴,
经外奇穴名。位于颌下部,下颌角前1寸处。主治乳蛾;以及咽喉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
气,指神气、精气。皆源于五脏。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变,会反映到气色的变化(见《四诊抉微》)。
病名。泛指误食含有毒性金属盐类的食物、毒蕈、有毒鱼类及其他毒物污染的食物而发生中毒症状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诸饮食中毒候》:“凡人往往因饮食忽然困闷,少时致甚,乃至死者,名为饮食中毒。”参见食河豚鱼中毒、
证名。指表寒、里热症状同时存在。见《医学心悟·伤寒主治四字论》。多由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,或本有内热,又感寒邪所致。详见表寒证、里热证条。
秋季的正常脉象。毛,轻微而浮之象,秋季阳气开始收,脉象搏动相应地减弱而稍浮。参毛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