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刮痧法

刮痧法

实热痧胀邪犯肌表的治疗方法。用铜钱(或汤匙、瓷碗)蘸香油于患者脊柱两旁轻轻向下顺刮,以渐加重,干则再蘸,再刮,以出现红紫斑点或斑块为度。继以消毒三棱针轻轻刺破,出尽紫黑血,使痧毒外泄。如刮刺头、额、肘、腕、腿、膝等处,可用绵麻纱线或头发蘸香油刮之。腹部柔软之处,可用食盐以手擦之(见《痧胀玉衡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瑞泉野叟

    【介绍】:见镏洪条。

  • 脾气主升

    脾的功能特点。脾气能将饮食精微、津液上输于肺,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而化生气血,营养全身。它的功能特点上升水谷精微,与胃主降浊相对而言。参见脾主升清条。

  • 推求师意

    医论著作。2卷。明·戴思恭撰于1443年。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、病理、证脉、治法等,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,予以推求发挥,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。本书本无传本,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

  • 颐(kùn 困)

    《说文解字》:“,……,一曰耳门也。”参见耳门条。

  • 打伤

    病名。指被拳、棒等打击肢体所致的损伤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五。因打击部位及轻重不同而见证各异。一般体表轻伤,局部青紫肿痛;如皮破、筋脉损伤,则出血、肿痛、或形成瘀块;如有骨折,则伤处可见畸形,活动

  • 清心滚痰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七方。又名清心导痰丸。大黄(酒蒸)、黄芩各四两,煅青礞石、犀角、皂角、朱砂各五钱,沉香二钱五分,麝香五分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六十至七十丸,白水送下。治

  • 地箕

    见地机条。

  • 十香舒郁丸

    即十香丸第二方,见十香丸条。

  • 伏虫病

    病名。九虫病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九虫病诸候》:“九虫者,一曰伏虫。”多因脾胃虚弱,湿热虫蚀所致。证见困倦少食,腹痛腹泻,甚则面黄浮肿,体力锐减,或不食羸瘦,或异嗜茶叶、生米、草纸等。治宜健脾杀虫。方用

  • 子门

    即子宫口。《灵枢·水胀》:“石瘕生于胞中,寒气客于子门,子门闭塞。”《类经》:“子门,即子宫之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