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矿物学与丹药》。为白石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系用八卦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水廓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淫邪发梦》。指睡眠多梦之症。多因心气虚衰,神不守舍;或脏腑阴阳不和,影响心神所致。治宜养心安神为主。《杂病源流、犀烛·不寐多寐源流》:“夫梦者,亦神不安之一验耳。凡人形接则为事,神遇
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九。指初生婴儿生后腹壁青脉暴露,时膨时减,按之虚软,呃呃作声,日夜不禁的证候。古人认为是由于儿在胎中,妊母恣食生冷过度,有时肠鸣,腹泻,儿受其气,因引起内脏虚寒而成。治宜
经穴名。代号DU2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面王,鼻准,准头。属督脉。位于鼻尖正中。布有筛前神经的鼻外支和面动静脉鼻背支。主治昏迷,鼻塞,鼻衄,鼻渊,酒皶鼻,鼻息肉,小儿惊风;以及休克,窒息,低血压,
见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泽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时病论》卷五:“七月大火西流,暑气渐减,而凉气渐生,其时炎尚存,一如盛夏,亦有较盛夏更热之年,人感其热而病者,为秋暑,即世俗所称秋老虎是也。斯时湿土主气,犹是暑湿交蒸,但见壮热烦渴,蒸蒸自汗,
见舒氏伤寒集注条。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明代始独立设科,参见十三科条。
病名。出《难经·五十八难》。①指好发于夏秋季节的一种热性病。《医门棒喝·湿温》:“湿温者,以夏令湿盛,或人禀体阳虚多湿,而感四时杂气,遂成湿温。虽四时皆有,而夏秋为多。湿热二气胶粘,淹缠难愈。如从下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