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上古时代药学家。相传为黄帝之臣,从事采药,著有《采药录》等,对药物性味及作用有所叙述,原书已不传。
色诊之一。五脏反映于外的正常颜色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真色以致,病色不见。”
病证名。①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不论(眼之)何部生漏,但从黄昏至天晓则痛胀,流水作青黑色或腥臭不可闻,日间则稍可,非若他证之长流,乃幽阴中有伏隐之火随气升而来,故遇阴分即病重,治当温而清之。”宜黄芪汤
病名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二。即狐臭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沈金鳌条。
指阳主化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化气,阴成形。”张景岳注:“阳动而散,故化气。”
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精通医术,善治疮痈等外科病。常热心为人治病,不计报酬。
臂的内侧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循臂阴入腋下。”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栝楼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