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双股箭

双股箭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双股箭

药材名称双股箭

拼音Shuānɡ Gǔ Jiàn

别名大一枝箭、小接骨丹

出处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
来源为菊科植物心叶兔耳风。秋季挖根,洗净,切片,晒干备用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茎较粗壮,密被棕色毛茸,须根多数。叶基生,同心形,长7~12厘米,宽6~10厘米,先端短突尖,基部心形,下延成翼,叶缘疏生刺齿,脉细网状,于两面凸出,无毛;叶柄长10~20厘米。花茎1~2条,高约1米,径约3毫米,细圆柱形,上端密被白色毛茸;头状花序3~5簇生花茎顶端两侧,白色;花序基部具苞叶1枚,线状倒披针形。瘦果倒披针形,棕色,被毛,冠毛羽状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野丛林中。

性味苦微辛涩,温。

功能主治祛风湿,舒筋络。

复方治风湿筋骨疼痛,跌打损伤:双股箭三至五钱,水煎服,或外包疼痛处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双股箭

药材名称双股箭

拼音Shuānɡ Gǔ Jiàn

英文名Root of Cordateleaf Ainsliaea

别名接骨丹大一枝箭、毛叶威灵仙、红毛三七

出处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心叶兔耳风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insliaea bonatii Beauv. [A. car-diophylla Franch.]

采收和储藏:秋后挖根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心叶兔耳风多年生草本,高35-60cm。根茎较粗壮,密被棕色毛茸,须根多数。叶基生;叶柄长5-12cm,有翅;叶片圆形或卵状心形,长5-10cm,宽4-9cm,先端圆钝或短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胼体状细齿尖或浅齿,脉细网状。头状花序排列成长穗状,有披针形苞叶,头状花序长约1.5cm,3-6个密生子花茎上;总苞片约1cm,总苞片约5层,不等大,披针形,先端生于花茎上;总苞片约1cm,总苞片约5层,不等大,披针形,先央有凸尖;花冠粉红色,瘦果长约2mm,具柔毛;冠毛羽毛状,黄褐色。夏秋季开花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路旁、山野丛林下。

资源分布:分布呈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性味味苦;微辛;性温

功能主治祛风除湿;通络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;跌打损伤;胃脘疼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狼萁草

    药材名称狼萁草拼音Lánɡ Qí Cǎo别名芒萁、穿路萁、路萁子柴、筲萁子柴、鸡毛蕨、反蕨叶、蜈蚣草、冷猪窝、硬蕨萁、蕨叶草、铁郎鸡、篦子草、狼机柴、芦萁、芒、狼萁、蕨萁草、山芒来源药材基源:为里白科

  • 峨眉紫金牛

    药材名称峨眉紫金牛拼音é Méi Zǐ Jīn Niú别名红豆子、点抵改房、两逊逊来源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尾叶紫金牛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disia caudata Hemsl.采收和储藏

  • 金丝梅

    药材名称金丝梅拼音Jīn Sī Méi别名金丝桃、猪拇柳、土连翘、芒种花、黄花香、山栀子、打破碗花、过路黄、大叶黄、大田边黄、黄木、金香、端午花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梅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

  • 荔枝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荔枝草药材名称荔枝草拼音Lì Zhī Cǎo别名荠宁、雪见草、雪里青、癞子草、癞团草、癞疙宝草、蛤蟆草、猪婆草来源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

  • 黄藁本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藁本药材名称黄藁本来源伞形科黄藁本Ligusticum delavayi Franch.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散风除湿。主治头痛,风湿痹痛。用法用量1~3

  • 地刷子

    药材名称地刷子拼音Dì Shuā Zi别名扫天晴明草、舒筋草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地刷子石松Lycopodium complanatum L.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切段晒干。性味辛,温。

  • 萱草

    药材名称萱草拼音Xuān Cǎo来源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.和黄花菜H. flava L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挖,除去残茎、须根,洗净泥土,晒干。性味甘,凉。功能主

  • 刺山茶根皮

    药材名称刺山茶根皮拼音Cì Shān Chá Gēn Pí来源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茶Maytenus variabilis(Loes.)C.Y.Cheng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ytenu

  • 大苞叶千斤拔

    药材名称大苞叶千斤拔拼音Dà Bāo Yè Qiān Jīn Bá别名麒麟尾、山萝卜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苞叶千斤拔的根。秋季采收。原形态小灌木,高50厘米左右

  • 毒根斑鸠菊

    药材名称毒根斑鸠菊别名过山龙、藤牛七、发痧藤、夜牵牛、细脉斑鸠菊、惊风红、虎三头来源菊科斑鸠菊属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andersonii C. B. Clarke,以藤茎或根入药。四季可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