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唇焦

唇焦

证名。指口唇泛现焦黑色的症象。可由瘀血食积热病伤津所致。《医学入门·伤寒杂症》:“无寒热而唇焦者,多因血瘀。”《温热经纬》卷四:“唇焦大渴,津液耗伤,清化为宜。”《伤寒温疫条辨》卷二:“唇燥裂,唇焦色,口臭鼻孔如烟煤,此胃家实,多有此证急下之。”治疗瘀血者以活血为主,用鳖甲煎丸等;胃实宜下之,可选用承气之类;热病宜清之,选用冬瓜煮汤代茶煎药,或五汁饮黄芩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肠

    ①六腑之一。上接幽门,与胃相通,下连大肠,包括回肠、空肠、十二指肠。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分别清浊,它承接胃腐熟的饮食再行消化,有“受盛之腑”、“受盛之官”之称。食糜在小肠再经过消化并分别清浊,精华部分营

  • 玄胡索

    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延胡索,详该条。

  • 外耳痈

    病名。《疡科心得集·辨耳痈耳菌虚实论》:“耳内有脓时,……脓不外泄,热毒即循络外达,绕耳红肿,则发外耳痈矣,必欲开刀方愈。”参见耳根痈、耳门痈条。

  • 羌活退翳散

    《审视瑶函》卷三方。羌活、五味子、黄连、当归(酒洗)、升麻各二钱,龙胆草(酒洗)、黄柏(酒炒)、炙甘草、黄芩、赤芍药、柴胡、黄芪各三钱,防风一钱五分,煅石膏二钱五分。为细末,每服五钱,水煎减半,加酒少

  • 王继先

    【生卒】:?~1181【介绍】:宋代医官。开封人。曾任昭庆军承宣使,力主投降卖国,后被罢官贬往福州。他的学生张孝直等校订本草,1159年(绍兴二十九年)编成《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22卷,他以“详

  • 四肢实

    证名。指由阳邪盛实致四肢动作、步履失常。《素问·阳明脉解篇》:“四肢者,诸阳之本也,阳盛则四肢实。”《类经·阳明病解》:“阳受气于四末,故四支为诸阳之本,阳邪刚盛,故步履变常也。”

  • 轩岐

    系黄帝和岐伯的合称。参见岐黄、岐伯、黄帝等条。

  • 胎养

    见明·万全《婴儿家秘》。即养胎。详该条。

  • 助阳活血汤

    见《东垣试效方》卷五。即助阳和血补气汤,见该条。

  • 朱充美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日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