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五治法之一,亦是八法之一。即和法。具有调和、和解、缓和等作用。对不适宜于汗、吐、下的病证,则采用和法。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,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,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,也属和法。和之不已,再用取法
经穴别名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即气海,又名丹田。详气海、丹田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腕痈。见该条。
即现成的处方。通常指医生诊病后,按方书已订之方,原方使用者为成方。故成方可包括经方、时方等。
病名。上唇所生须为髭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二:“髭疗生于髭中。”证治见疔疮条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院中的一种官职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【生卒】:1877~1962年【介绍】:现代医家。四川奉节人。早年学习文学,后改习医学,从二十多岁开始行医,有较丰富的医疗经验。解放后,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,并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。著有
见管见大全良方条。
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润泽与枯槁,以推断疾病的预后。《望诊遵经》:“泽者主生,夭者主死。将夭而渐泽者,精神复盛,先泽而渐夭者,血气益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