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潘楫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颈项病源流》。指小儿颈项软弱无力,头向下垂不能抬起的证候。天柱骨即颈椎。项为督脉及足太阳经脉所过。天柱骨倒,见于胎禀不足,或病后阴虚及督脉空虚的病者。治宜滋阴益髓,用六味地黄
书名。2卷。明·李中梓撰,刊于1649年。李氏曾撰《伤寒授珠》10卷,后毁于兵火,“遂以授珠(指《伤寒授珠》)删繁去复,简邃选玄,仅得十之二。……颜曰‘括要’,谓括义详而征词简也”(见自序)。本书首列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荔枝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突然声音嘶哑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喉咙者,气之道路;喉厌者,音之门户。有暴寒气,客于喉厌,喉厌得寒,即不能发声,故卒然失音也。”治宜温散寒邪。用金沸草散之类。
证名。指喉部卒然肿痛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六下:“识喉卒肿,不下食,方以韭一把,捣熬薄之,冷则易。”
飋通瑟。凉风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其德雾露萧飋,其变肃杀凋零。”
一呼一吸合称一息,定息指一息既尽,换息未起之际,即两次呼吸之间的停顿间隙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人一呼脉再动,一吸脉亦再动,呼吸定息脉五动。”《素问吴注》:“定息,定气而息,将复呼吸也。”
病证名。见王之翰《妇科胎产百病》。即妊娠身痒。详该条。
治则之一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王冰注:“土郁夺之,谓下无壅滞也。”上郁,指中焦脾胃湿邪郁阻;夺,指祛除。如湿热郁阻,腹痛腹胀,大便稀粘而臭,舌苔黄腻,用苦寒燥湿法。又如寒湿郁于中焦,胸闷,恶心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