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嗳气

嗳气

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嗳气》。指气从胃中上逆,冒出有声之症。其声沉长,不似呃逆之声短促。常伴见胃脘饱胀。多因脾胃虚弱胃气不和,或挟气、食、痰、火,使胃气上逆所致。也有因肺气不降而嗳者。治宜和胃降逆为主。胃虚者,旋复代赭汤;脾肾虚寒者,理阴煎;胃虚气滞者,十味保和汤;胃有宿食者,曲术丸保和丸胃寒饮食难化者,养中煎理中丸;胃虚挟痰者,和胃二陈煎;胃有痰火者,星夏栀子汤;肺气不降而嗳者,苏子降气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丫刺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

    病名。即牵拉肘,详该条。

  • 蚂蝗藤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四方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灰黑舌尖

    舌尖灰黑,中渐红至根,是胃有食滞、胸膈热盛之候。宜缓下调胃。若里结已成,当通里攻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青水胆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野棉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吐利

    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指呕吐、下利并见。后世将卒暴呕吐下利、躁扰不安者,称为霍乱。仅见呕吐下利,病程缓慢者,称为吐利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成无己云:若止呕吐而利,经谓之吐利是也。上吐下利,躁扰烦乱

  • 交接

    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指性交。

  • 双鹅风

    病名。《重楼玉钥》卷上:“凡喉间红肿似毒两枚,而生在两边者,是为双鹅。”即双乳蛾,详该条。

  • 振挺

    整骨按摩使用的木棒器械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长尺半,圆如钱大,或面杖亦可。盖受伤之处,气血凝结疼痛肿硬,用此挺微微振击其上下四旁,使气血流通,得以四散则疼痛渐减,肿硬渐消也。”适用于外伤后气

  • 心痫

    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可表现为多种症状。《医学入门·痫》:“心痫,面赤,口张,摇头,马嘶。”《景岳全书》卷四十一:“面赤目瞪,吐舌啮唇,心烦气短,其声如羊者曰心痫。”《医林绳墨》卷六以痫症因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