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敬民,双凤里(今江苏太仓)人。精于医术,善治垂危病人。曾被荐为医师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荔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足位分娩。旧时传说产妇分娩时如儿足先下,以盐半分涂儿足心,则其足自收,故名。此说不确,现已废用。详倒产条。
《婴童百问》卷二方。硫黄、火硝、五灵脂、青皮、陈皮、半夏曲各等分。为细末,粟米糊为丸,麻子大,每服三丸,米饮送下。治小儿急惊,寒热吐泻,痰延壅盛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东卿,湖北汉阳人。注重养生学,通针灸、经络之学。辑刻多种医书,统称《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》(1850年),包括《神农本草经赞》、《观身集》、《颐身集》、《绛囊撮要》、《信验方录》
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痛风》。指气血不足,阴火旺而有痰浊的痛风症。治宜补气血,调阴阳,参以清痰火。药用人参、白术、熟地黄、黄柏、山药、海石、南星、琐阳、败龟板、干姜等。参见痛风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官吏兼懂医术。字道明。陈留考城(今河南开封)人,生平欠详。
经穴名。代号ST36。《灵枢·本输》原名三里、下陵。《圣济总录》名足三里。别名鬼邪、下三里。属足阳明胃经。合(土)穴。位于小腿前外侧,犊鼻穴直下3寸,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分
①以铜质制成的人体经穴模型。1026年(宋天圣四年)王惟一奉敕创制。铜人内列脏腑,外标经穴,有孔通其内,其旁以错金注出穴名,专供针灸教学之用。明、清以后又制造过大小铜人多座。②书名。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