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蘧庵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崇祯年间(1642年)举孝廉。平素注意医药,曾在海上卖药。当时值兵荒马乱,行医不计酬,救活很多。著有《医准》一书,佚。
见丹溪心法条。
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凡外来邪气(六淫、疫疠、饮食积滞)客于人体,应当驱除。如疏风、散寒、清暑、祛湿、消导等法。
【介绍】:明儿科医家。字民济,晚号虚明山人。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生活于十六世纪。幼得异传,为小儿医,治病有卓效。尝从南浦归,闻岸上哭声甚悲,询知为某氏独子暴绝。惠往视之,见儿胸间尚温,急作汤剂灌之
病名。生于耳后摺缝间之疽。①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又名参发颐。多因三焦风毒,兼胆经火邪上炎而成,初起如粟,渐增肿痛,小者如杏,大者如桃。若红肿有头,发热易溃,脓稠者为顺;若黑陷坚硬,抽痛引脑、颊及肩,不
书名。1卷。清末马培之撰。撰年不详。本书记述作者的外科临床备用方剂共200余首,不分类,说明也较简略。现有《珍本医书集成》本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京门,见该条。
子午流注用语。指阳经开输穴的同时,必须同开原穴。“本”,指本日的值日经;“原”,指值日经的原穴。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(值日经)井穴足窍阴,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谷,戊寅时开胃经输穴陷谷,同时开胆经的原穴丘
见六译馆医学从书条。
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①病名。同痉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八:“痓又谓之痉者,盖痉痓一类,古人特以强直名之。”②证名。痓与痉为二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破伤风源流》:“痉者,筋劲强直而不柔和;痓者,口噤而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