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伤寒论注条。
病名。即呷嗽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九。详呷嗽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为井疽破溃所形成的瘘。详井疽条。
病证名。病因形体肥盛,湿痰壅阻,躯脂逼迫冲任,以致经血不得及时下达,故而经行错后,血色淡,质稠粘,带下连绵,心悸头眩。治宜健脾除湿,化滞导痰。方用六君子汤加苍术、香附、南星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即脚根喉风。详该条。
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。详各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山茱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。位于肩胛部,腋后纹头直上,与第四胸椎棘突相平处。主治肩背疼痛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见《医垒元戎》。即参苏饮第一方。见参苏饮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GB43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荥(水)穴。位于足背部,第四、五趾缝间,趾蹼缘上0.5寸处。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、静脉。主治胁肋痛,寒热,头痛,目眩,耳鸣,耳聋,目外眦痛,颊颔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