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的后部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足少阴之脉……当踝后绕跟,别走太阳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颅囟经》。指小儿疳痢伴有腹胀,腹痛,里急后重,痢下脓血的症候。治宜温中止痢之剂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一:“腋下常湿仍臭生疮,谓之漏腋。”多由气血不和,湿热蕴蒸所致。其证腋下潮湿生疮有臭味。外用六物散(干枸杞根、干蔷薇根、甘草各15克,胡粉、商陆根、滑石各3克),共为细末,用
《金匮翼》卷六方。人参一钱,炮吴茱萸三分,黄连六分,茯苓二钱,半夏一钱半,木瓜七分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胃脘痛不能食,食则呕,其脉弦者。
即九转之丹,详该条。
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。心主惊,故病多惊悸哭叫,手足动摇,神乱不安等。心热则壮热,心胸热,口中气热,欲就冷,目上窜,目内赤,合面而睡,咬牙,欲言不能。实则发热,烦渴,叫哭,喜仰卧,惊搐。治宜清心泻热,用泻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黄狗肾之产于广东者,详该条。
即偶刺,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牙齿虫,是虫食牙,又食于齿,亦令牙齿疼痛。皆牙齿根有孔,虫居其内,食牙齿尽,又度食余牙齿。”参见牙虫、齿虫条。
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名。其形状如刀匕,大小为古代一寸正方,故名。一方寸匕约等于2.74毫升,盛金石药末约为2克,草木药末为1克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