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感短气

外感短气

病证名。指外邪袭肺所致的气短不能相续。多因六淫之邪侵袭肌表,继则郁结于里,致气道受阻,呼吸不能接续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外感短气之症,身发寒热,呼吸不利,短息出入,似喘而不急促,此外邪壅滞之症也。”如脉紧为寒邪,洪数为风热,躁疾为燥邪,弦急为肝胆邪逆。治宜祛邪为主。冒寒三拗汤冒风防风泻白散,伤燥热石膏泻白散清肺饮。如脉见促结,应予宣通法;脉见沉伏,当用升散法。参见短气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参六合汤

    《医垒元戎》方。当归(酒浸炒)、川芎、白芍药、熟地黄(酒洒蒸)各一两,人参、五味子各五钱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妊娠伤寒汗下后,咳嗽不止。

  • 血秘

    病证名。指血虚津枯或跌打瘀滞等所致的大便秘结。《医碥·大便不通》:“血秘,老人产妇血液干枯或病后血虚或发汗利小便以致津涸(津亦属血),均宜润剂,苁蓉润肠丸、更衣丸、四物汤、麻仁、杏仁辛润之品。又肾司二

  • 范东阳

    【介绍】:见范汪条。

  • 原气之别

    别,分支,分别行走。三焦网络躯体的上、中、下三部,主持诸气,能引导生发于命门的原气分别行走于全身各部位,故称为“原气之别。”《难经·三十八难》:“……三焦也,有原气之别焉,主持诸气。”

  • 丹溪喉闭丸

    见《串雅内编》卷三。即巴霜顶,见该条。

  • 三黄丹

    《外科传薪集》方。大黄三两,黄柏一两,黄连三钱,煅石膏二两,炉底灰少许。为细末,黄连水调敷患处。治风毒黄水疮。

  • 燎疱

    病名。北方俗称热疮,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。详疮条。

  • 胃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中脘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徐文中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用和。安徽宣城人。善针灸。

  • 六耳棱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六棱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