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吧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治法

外治法

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,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内者内治,外者外治。”简称外治,或名外取。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。《内经》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、烟熏等,尤为可贵的是,书中还介绍了腹水穿刺和用于脱疽(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)的截肢手术。到东汉时期,张仲景记述了针刺、灸、烙、温熨、药摩、坐药、洗浴、润导、浸足、灌耳、人工呼吸等多种外治法,为后世奠定了广泛的基础。自针灸形成专科后,外治的概念有所改变,近世论述外治法,多已排除针灸。外治法专著有以膏贴为主的《理瀹骈文》,以及清·邵存淦《外治寿世方》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伤寒证脉药截江网

    见伤寒六书条。

  • 许用韶

    【介绍】:见许律条。

  • 土萸肉

    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胡颓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王世明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生平不详。著有《济世万全方》1卷,佚。

  • 求子

    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。亦名求嗣。指不孕妇女要求生育。

  • 白桃树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丝棉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盘肠产

    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。即盘肠生。详该条。

  • 间者并行

    治则之一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。指病轻而症状较多,可主症、兼症并治;或标病、本病同时夹杂,可标本兼顾,补泻兼施,寒热互用。

  • 局方牛黄清心丸

    即牛黄清心丸第一方,见牛黄清心丸条。

  • 白龙船花

    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臭茉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