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导法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颅息。见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竹根七,详该条。
厥证之一。即脏厥。因阳气素虚,肾脏真阳衰极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,脉微而厥,至七八日肤冷,其人躁无暂安时者,此为藏厥。”《张氏医通·伤寒诸论》:“藏厥者,胃中阳虚不能生化脾土,则脾
病名。《证治汇补·咳嗽章》:“肺胀嗽者,喘急气粗,或左或右,则眠不得,有嗽久而成肺痈肺痿者,必云门中府引痛,咯吐脓血,腥秽异常。”《松崖医径·咳嗽》:“肺胀嗽,用桔梗香薷汤。”参见肺胀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虻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二。即白屑风。详该条。
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。俗称下巴或下巴颏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疔疮生于眼角外者。治见疔疮条。
即玉门。出《脉经》。指已婚妇女而未经产的阴道外口。参见玉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