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雌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噎之一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否噎病诸候》。其症天气阴寒时心下悸动,手足不能自温等。治用五噎丸、五噎散、沉香散。参见五噎、噎条。
见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即季胁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。即妊娠肿胀兼有喘满的病症。多因平素脾肾阳虚,内有水气湿邪,孕至六、七个月胎体渐长,腹大异常,影响气机升降,运化输布失常以致水湿停聚,而出现遍身浮肿,腹胀喘满。宜温阳健脾
即胎死腹中。详该条。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积雪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乐平(今江西乐平)人。攻医学,曾任职太医院。后于1398年返回原籍。著有《太素脉诀》1卷、《医术》20卷,已佚。
《杂病证治新义》方。菖蒲、黄连、远志、胆南星、半夏、天竺黄、钩藤、僵蚕、龙齿。水煎,化服磁朱丸。治诸痫。重症加牛黄、全蝎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青霏。长洲(今江苏苏州西南)人。对痧胀的证治有独到见解,撰有《脉药联珠药性考》及《古方考》(有1795年合刻本)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主要说明淫邪干扰而发梦,故名。古人认为各种梦境的发生,与脏腑的功能、属性及虚实情况有关。由于邪气滋扰内脏,以致魂魄飞扬,睡眠不安,因而发生各种不同梦境;据此有助于辨别脏腑气的盛衰虚